2025年5月15日
2025年5月15日
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禁渔第五年 亮出成绩单
日期:2025-07-22 15:36:14

  2024年★■■◆■,中华鲟放流规模首次超过100万尾,据测算已有约11万尾幼鱼通过长江口进入海洋★■★,生长状况良好。鄱阳湖、洞庭湖等地也在枯水期开展了长江江豚应急救护,统筹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。

  “我们成功采集到长江鲟初孵仔鱼!”在贵州赤水市复兴镇大鱼坝水域,科研人员营造了约8000平方米的产卵场,并向试验水域投放长江鲟亲鱼20尾。今年4月,被宣布★★■★◆“野外灭绝”的长江鲟■◆■◆,在赤水河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孵化★◆★◆★■,标志着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取得重大突破。

  跨地域■★★★◆、跨部门,筑牢禁捕防线★◆★■■◆,共护一江清水■■■★。豫鄂交界河南水域设立约6000亩缓冲区加强交界水域监管;上海聚焦长江口水域、青浦淀山湖等非法捕捞犯罪易发区域◆◆,进一步密切与苏浙及长江航运等公安机关的区域联控、风险联防……近年来◆■★■■,越来越多水域实现跨区域联合执法,形成水上联打、陆上共管、市场协查的联动执法格局。

  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,为有效落实退捕渔民安置保障,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、民政■■◆、农业农村等部门,持续加强跟踪调研和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,稳就业、强保障、促增收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◆★,全国14.5万名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,22万名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,1■◆.2万名生活困难渔民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。

  6年前,他还是一名捕鱼★◆★◆■“老把式◆■”★◆■。2019年,马鞍山启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工作。收网上岸后,马五一全家搬进了安置房■◆◆。

  当涂县还出台了“捕转养”扶持政策◆■★◆■◆。和当地许多退捕渔民一样,马五一报名参加了县■■★◆、镇举办的免费养殖技术培训班◆◆★■★■,学习鱼蟹养殖。为打消渔民转产的顾虑,当涂县◆■“捕转养”基地还成立了工作专班,为每名转产渔民安排一个技术人员,从塘口消毒到饲料喂养、病害防治等给予免费技术指导。

 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以来的第五个年头,农业农村部日前在湖北荆州召开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★◆◆■★,介绍长江禁渔取得的阶段性成效。记者在湖北■◆◆、安徽等地探访发现,禁渔以来★■◆■★,长江得以休养生息,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。

  据了解,下一步,农业农村部还将组织推进长江鲟自然种群重建工作★◆,实施重要栖息地修复,开展赤水河等长江流域重要支流连通性恢复试点★■◆◆,同时加大增殖放流力度◆■,争取早日建立可自我维持的长江鲟野外自然种群◆★★。

  今年养殖季◆★■■■,马五一投放了1700斤蟹苗★■★■◆、600多斤虾苗。“螃蟹长得不错,这才5月份,最大的已经有一两半★◆,收益肯定差不了■★★。”马五一说。

 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在不少长江沿岸省份,违规垂钓及利用垂钓变相进行捕捞的行为仍有发生,加上无人船下网、GPS定位下暗网等新型偷捕偷钓手段花样繁多,打击查处取证难度加大。

  一大早,湖北鄂州市杨叶镇江豚湾,几头长江江豚逐浪嬉戏◆■■■■■,不时从水中探出头来■★◆■■★。江畔◆■★★★,一场保护长江江豚的公益健康跑活动正在举行■★★★★。

  专家指出■■■■◆◆,长江禁捕后,过度捕捞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,但洄游通道阻隔■◆★、水域污染、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还广泛存在■★■,长江水生态恢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。

  “东太湖亭子港外有人驾驶船只■■◆■◆◆,疑似使用丝网进行非法捕捞◆■。”深夜■★,“太湖利剑◆◆”信息化监管平台在线巡查显示有情况★■。执法人员立即出动执法艇,在长航时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的精确指引下奔赴现场,不到20分钟★■★■★,人赃俱获。

  2021年,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,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★■■★◆★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■■,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.5%,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◆★■★.7%■★★;2021年到2024年,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,比禁渔前的2017年到2020年增加36种……在全流域生态保护托举下◆★,长江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勃勃生机■■■★■。

  最近这段时间■◆■,是太湖流域部分土著鱼类的产卵繁殖期,也是非法捕捞行为容易发生的时段。

  在湖北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,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。“项目搬迁不是简单的位移复制★★,而是向高端化、智能化◆★■◆■★、绿色化转型升级。”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黄志亮说,在公司投资1.12亿元建设的新宜化工智慧健康工厂平台,年节约标煤11万吨。

 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,问题在水里★★◆◆◆、根子还在岸上★■。近年来,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着力推动转型发展,数千家化工企业关■◆■★★■、改、搬、转,走上绿色发展道路。

  在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镇的“捕转养”基地★◆■■,年过五旬的马五一正在蟹塘除草★■■◆、消毒。◆◆★■“杂草长得快★◆■,不及时清理,就会抢夺蟹苗养分和生长空间。■★◆■◆”马五一说。

 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◆■★,加快推进长江旗舰物种拯救行动,持续深化重要栖息地修复★◆■★■,科学实施增殖放流,强化水生生物保护,推动水域生态整体修复。(记者 郁静娴 范昊天 徐靖)

  “我们将安装全景摄像头,便于人们从高处实时观测长江江豚;后期还将探索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等模式■★,号召更多人来保护长江江豚。”杨叶镇党委书记严建介绍。

  ■■“这几年长江水质变好了■◆,以前难得一见的◆★★◆‘微笑天使◆★◆■★■’◆◆,现在经常能看到。”市民李从国拿出手机,展示自己拍摄的长江江豚戏水视频。

  此次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还提出◆◆,一些退捕渔民虽然基本生计有保障,但就业还不稳定◆★,需要持续关注统筹帮扶救助。据介绍■◆,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民政部★◆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,继续落细落实各项差异化政策措施,持续强化渔民生计保障,鼓励支持各地发展设施渔业、“捕转养”基地等◆◆★■★,充分激发退捕渔民的内生动力。

  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的生存状况◆■,直接反映长江的健康状况。杨叶镇江豚湾水流平缓、鱼类丰富,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之一★◆★■◆■。近日,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这里挂牌设立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“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复示范区”,建设◆◆★◆■◆“江豚驿站”■◆★◆★。